【2020台灣大選】產業轉型挫中小企 新創企業展現生機
- 記者:余 琬瑜、陳 婕妤編輯:羅 愛玉
- 2020-01-23
政府數據顯示,現時台灣中小企佔整體企業達98%,全國就業人口中有78%的勞動人口來自中小企業,反映中小企業為台灣經濟命脈之一。惟產業結構轉型令傳統中小企業面臨經營困難,甚至淘汰危機。台灣學者指,政府已推行政策協助中小企業,發展新創企業為大勢所趨,是未來經濟發展方向。

傳統中小企利潤減少 補助政策宣傳不足
據《2019年中小企業白皮書》,2018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達146萬家,佔整體企業97.64%。其中就業方面,2018年中小企業就業人數為896萬人;中小企受僱人數達661萬人,兩者均佔全國就業或受僱人數近七成,可見中小企的發展、興衰將牽連眾多台灣民眾的生計,以及台灣的經濟。
不過,近年台灣進行產業結構轉型,導致傳統中小企業經營變得困難,收入利潤減少。從事進口服飾行業35年的謝昌寧表示,現時網絡盛行,客戶更容易比較同行產品,使其更難在業內立足:「現在的人都不比品質,只比價錢。」謝續稱,選舉或令營商景氣更差,有一部分人會多放心思到選舉上,導致消費意欲驟減;然而,她直言企業需自救才可生存:「政府不會幫助我們的小老百姓,又不是甚麼大人物!」

至於政策上,高雄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高鎮遠表示,政府一直推出具延續性政策協助中小企業,為陷入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提供周轉基金和低息貸款,又為他們增添設備、裝修等提供補助。此外,總統候選人之一、高雄市市長韓國瑜指令,市政府與銀行協商,降低銀行貸款收取的手續費,以及放寬借貸次數規限,讓具備良好紀錄及信用的企業得以再次貸款。
然而,在新創遊戲公司工作的王怡麟表示,對上述的政策詳細內容不甚了解:「我從電視上有看過,但有點久了,而且協助甚麼都不知道。」她補充,雖現時政府會透過社交軟件,如臉書、Line等宣傳政策,但電視宣傳不足,令中小企根本不清楚政策內容。

新創企業前景可觀 政府輔助至為重要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八所所長連科雄則指,中小企不會主動接觸了解這些政策,所以社會大眾才會誤會政府沒有對他們提供協助。連科雄續稱,現時中小企業最需要的是一些創新思維。他説:「台灣的中小企業是一個循環,一些中小企業會被淘汰,而一些新創企業會上場」。
連科雄又指,政府一直有不同的政策推出予中小企業,例如經濟部發放三萬元新台幣補助金,以助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另政府鼓勵中小企進行創新,為進行研發的傳統中小企業提供補助,例如為研發獨特材料和設計的眼鏡生產企業提供補貼支援;政府亦積極協助中小企進駐國際市場,提供參加國外會議、展覽的機會予中小企業,令外資外商接觸中小企業的產品,以促進外銷,擴大市場及客源。

此外,連科雄表示,現時台灣需要更多不同的新創企業加入以維持中小企業的固定就業率及持續發展,他又預料當地中小企市場未來將有良性發展,並希望當局可協助新創企業渡過初期發展較困難的關鍵時刻。
《The Young Financial Post 新報人財經》
新報人財經(TYFP)為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財經專業的實驗平台,由學生自主編採,為社會大眾提供中港相關的金融財經消息。

【2020台灣大選】台政府力推文創產業 增長低無礙有志者投身

【2020台灣大選】大選無阻台股造好 「人民無感」需被正視
留言